最近在家長論壇每每出現類似主題:「在近期的社會運動當中,我們如何確保孩子的素質不受影響?」絕大部分家長均認為香港近期的動盪並未有為香港國際學校學生帶來任何影響,學生甚至被鼓勵抒發他們的意見。
為何本地家長為子女選擇就讀國際學校?
近年,我們發現愈來愈多考慮不讓子女入讀本地學校 – 與國際或海外學校相比,傾向「填鴨式」及考試主導之教學方法。為何家長們會更傾向國際學校呢?原因有很多: 他們有些希望子女將來到外國升學,也有些希望為子女的生活帶來更闊的世界觀,有些則源自自身在傳統學制下就讀之苦況,故希望子女能擁有更輕鬆的國際教育生活,亦即家長口中的「Happy School」。
建議國際學校入學年齡
最常見的國際學校入學年齡是幼稚園一年級(3歲)、一年級 (5歲) 、七年級(11歲)及九年級(13歲) ,因為他們都希望子女可以打好中文讀寫根基,雖然在國際學校都會在較高年級教授中文,但香港家庭仍然會傾向在較高年級才入讀,話雖如此,我們其實不應以中文教學水平而決定是否入讀國際學校,更何況,有部分國際學校教授出色的雙語課程,有些教授繁簡體字,而它們更會教授傳統中國價值。
家長應如何為子女選擇學校呢?
家長最常提出的問題是:「全港最好的國際學校是那一間?」這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每位家長都有各自主觀的答案。家長選擇學校會考慮一連串的因素,包括聲譽、畢業生去向、設施、課程、教學團隊、校長等等,有些家長甚至最後發現子女先後就讀了三家學校,因為每間學校跟他們想像的都不同。
例如,SEA曾經輔助一位同學由北京的國際學校直接插班至香港的國際學校,我們為他們一家搜羅方便他們的學校,亦為他們分析每一所學校提供的科目、聲譽及畢業生去向等等。現時,該名學生正就讀一所地位崇高的國際學校,並計劃日後可以前往美國升讀大學。
給正考慮為其子女報讀國際學校的家長們的錦囊
我們經常建議家長不要報讀超過三至五間國際學校,這不單是浪費金錢去付報名費,更會讓子女面對不必要的壓力,特別是較年幼的他們。我們亦建議家長切勿在子女出生不久即報讀國際學校,而當中有部分學校對此予以豁免,例如德瑞國際學校及啟歷學校。